校车事故的频频发生,触目惊心地冲撞着人们的神经,让整个教育界感到了撕心之痛。如何保障祖国花朵们的生命安全,如何推进高质量正规校车的普及,成为人们议论纷纭的话题。家长埋怨校车收费偏贵,增加了经济负担;企业表示质量要求高,利润并不大,且正因市场嫌贵,销量尚未能得到全面放大。各方声音中,有一个共同的声音,就是“贵”。
国内较早意识到校车业务的宇通客车公司,早在2006年开始了相关尝试,当时售价约为20万元。目前,宇通校车规格与型号已多样化,根据配置价位在20万到45万之间。就算其中最便宜的一款,售价也达到约12万元。而现实中,穿行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普遍代替品均是普通微型车,仅需6万元,可乘坐人数比正规车还更多。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价格比较,令其校车销售并不十分理想,历经了售量分别为200和700台的两年后,在国人火热关注校车问题的一年也才只在1200台左右。而全国所有车企的校车销量,2011年也才6000多台。
“贵”已经是制约校车全面推广的一大重要障碍,出路何方?让车企牺牲一定的安全性以降低成本?那孩子生命安全又如何保障?这个问题只能另辟解决途径,比如从税费与筹资渠道想办法。税费方面,一辆校车承担的税费较为繁重,包括购置税、增值税、车船使用税、消费税、教育附加税、燃油税等等,其中,有17%增值税、5%营业税和10%的购置税。有近三分之一的费用花在了税费上面。因此,政府可考虑针对校车购买进行专门的税费减免,同时对校车制造企业也给到优惠政策扶植。这样,费用降了下来,学校买得起,学生用得起。另一方面,在筹资方面,政府财政支持、民间捐助、私企半公益半营利性质的运营,都可以多渠道组合考虑,从而切实把校车成本摊开,让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轻松享受上下学安全之旅。